名称
描述
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时间是:YYYY年MM月DD日 H:mm:ss
首页
文刊联
四川省文艺期刊联合会
联合会会员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期刊方阵
市州刊物
名刊推荐
市州刊物
作品园林
作品精选
作品精选详情页
文艺评论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
文艺月报
文艺选刊
文艺百家
年度百家
2019年度百家推优工程
美术
戏剧
音乐
民间文艺
摄影
书法
舞蹈
曲艺
杂技
电影
电视
文艺评论
2018年度百家推优工程
美术
戏剧
音乐
民间文艺
摄影
书法
舞蹈
杂技
电影
电视
文艺评论
版画
油画
水彩
综合材料
书法
雕塑
作家
剪纸
摄影
漆艺
竹编
锦绣
主编风采
艺产联盟
得石舍
福宝斋
恒杰文化
庐缘画斋
泥上行
关于我们
大事记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首页
>>
文艺评论
>>
倾无边之爱心 凝永恒于瞬间——杨明强先生风光与人物摄影印象
倾无边之爱心 凝永恒于瞬间——杨明强先生风光与人物摄影印象
来源:
|
作者:
曾令琪
|
发布时间:
2017-07-21
|
4244
次浏览
|
分享到:
他秉持“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古训,对生活、对外界事物始终保持着新闻工作者长期养成的职业敏感,处处留心,事事留意,继而抓拍到了一些有趣味、有意境的人物和场景。
在人人都是“报道员”的新媒体时代,似乎只要有手机、相机,就可以拍拍照、摄摄影,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要知道,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摄影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要想出一点“彩”,或者拍出佳作、力作,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没有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甚至是痴迷,要想“境界全出”,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苗乡奇观》杨明强 摄
一、职业的习惯 涵养大悲的爱心
杨明强先生1984年7月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先后在省重点营山中学和双流中学执教11年,媒体工作22年。相继在《成都教育报》《四川青年报》《招生考试报》任记者、责编、采编部主任。2001年至今,任《招生考试报》主编。
教育工作面对的是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新闻工作面对的是广大的读者,都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必须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富有爱心地工作。无论从事教育工作,还是新闻工作,杨先生对生活、对工作都倾注了赤诚之心,充满了热心、爱心和信心,并如春晖般地洒向自己心爱的职业和事业。
近年来,一些知名大学、重点中学和其他单位,如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新津中学、双流艺体中学、绵阳市招考委,慕名礼请杨明强先生到校园或教育招考部门举办个人影展,并为广大师生或教育招考工作者义务举办摄影艺术讲座,普及摄影知识,提升广大师生审美和摄影水平。
古人云:淡泊明志,天道酬勤。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正因为爱心满满,情倾光影,勤奋奔波,杨先生也有了不小的收获。他从1982年读大学二年级起就开始发表消息、通讯及文学作品,1985年起发表新闻和艺术摄影作品。迄今为止,已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当代写作》《西南作家》等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字作品50余万字,采、编获奖作品120多件。在《摄影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四川教育》等60多家报刊发表摄影作品2000多幅,其中16幅荣获全国奖。全国共有8家刊物先后推出他的15组系列摄影作品,供读者欣赏。
早在1999年,《中国摄影家全集》(第333页)就编入了杨明强先生的摄影传略及作品;2006年,他荣获了“中国当代摄影百家优秀艺术家”称号,出版了《2006中国当代摄影百家·杨明强作品选》;2015年,中国摄影家协会还为他举办了个人作品在线影展。
《大美至爱纳木错》杨明强 摄
二、不懈的追求 强化作品的魅力
《聊斋志异·阿宝》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对艺术情有独钟的人,上天总会给他特别的收获。杨先生是个善于观察与思考,很爱动脑筋的人。他的一些作品,看似很随意,但细细品味,则可以看出匠心独运之处,摄影艺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他摄于巴中光雾山的《彩林晨光》,画面主次分明,色彩丰富,色调的冷暖搭配得非常和谐。作品采用逆光斜照,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整个画面因此而动感十足,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这幅作品虽是一幅风景照,但光源运用恰当,通过光、影、色的运用,让读者感觉到昂扬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大美至爱纳木错》是他2010年西藏之行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中,他因地制宜,借鉴传统国画的构图手法,层次丰富分明。近景、中景、远景有机结合,色彩亮丽,清晰明朗,浑然一体。不同人物的动作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人物的倒影增加了画面的情趣。两头牦牛,则让作品表现出浓浓的地域特征,也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
杨明强先生热爱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热爱火热的生活,并将此视作时代赋予他的神圣职责与使命。他秉持“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古训,对生活、对外界事物始终保持着新闻工作者长期养成的职业敏感,处处留心,事事留意,继而抓拍到了一些有趣味、有意境的人物和场景。
《大草原上小姐妹》是作者在阿坝红原县的大草原上抓拍到的一个特写镜头。画面中,一高一矮俩姐妹,呆呆地看着镜头。这幅作品主题和主体都很突出,不是主体的部分都淡化了,整个画面背景干净,透着空灵。高原上野旷天低,一地的绿草在她们的背后延伸向远方。大女孩的手里是一副反扣的扑克牌,小女孩的左手似乎还有横抹鼻涕的残余,两人都是鼻涕挂在上唇。这个细节,凸显了拍摄的真实性,客观地再现了高原上少数民族儿童的生存状态,表达出作者悲悯的情怀,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暮年黄昏》是作者在欧洲旅行时纪实抓拍而成。画面中,炎炎盛夏,烈日当空,繁花似锦,画面黄金分割的地方,一个外国老太戴着墨镜、扶着代步车缓缓前行。虽然她露出了一丝微笑,但人生暮年的孤独、寂寞,却难以掩饰,与这强烈的光线之下色彩艳丽、生机勃勃的花花草草,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留给欣赏者的是关于人生的不尽思索和联想。这幅作品构图很美,富有个性和独特的思考。中国古典美学讲究“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杨先生的这幅作品,可谓深得个中三昧。
一幅好的作品,首先得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作者还要用这种真情去打动、感动、甚至感化读者。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杨明强先生的很多摄影作品,都激情洋溢,富有个性和视觉冲击力,画面色彩也对比强烈,动感十足,很容易打动人。从前,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曾经总结过艺术创作的经验,叫做:“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句话很适合拿来概括杨先生的摄影艺术。
《彩林晨光》杨明强 摄
最后,引用杨明强先生本人发表的一首小诗作为文章的“豹尾”吧!
《镜头·脚印》
我用颤抖的情感 按动着快门
把辛劳斟入酒杯 变幻的生活
变幻的美 我力不从心
寻找 咬住目标
调焦 再拍几张
多一行脚印
就多一行选择
为了粉丝和后来者
苦恼 奉献的少
吸取的却太多
但愿我镜头的选择
能激起众亲的共鸣
音符
作者简介
丨
曾令琪
ZENG LINGQI
中国美学学会会员
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
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
《西南作家》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