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陈毅回川》

京剧《陈毅回川》

0.00
0.00
  

曹顺成
CAO SHUNCHENG

成都市京剧研究院编剧,创作研究部主任,198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先后参与新编京剧《陈毅回川》《魂系油气田》《浣花吟》《落梅吟》等剧目的策划和创排工作,创作京剧小戏《哨卡之恋》《谣言》等,创作京歌《成都好人》《说唱成都》也经常演出使用。



1.2018年1月,京剧《陈毅回川》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官网多次介绍。
2.2018年7月,京剧《陈毅回川》在成都锦城艺术宫首演,目前已经在彭州、成都、乐至、安岳、德阳、资阳等地巡演13场。





京剧《陈毅回川》
编剧
曹顺成






作品介绍:
故事讲述的是1959年冬,陈老总携夫人张茜回乡,发生在乐至、成都的一个反对浮夸风、倡导实事求是的故事,是一部反映陈毅元帅心系人民群众、坚持真理、不忘初心的舞台剧。主线写陈毅与张茜1959年冬在乐至、成都的现实故事,巧妙穿插陈毅元帅精彩的往事片断、《梅岭三章》等,陈毅元帅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作为主题曲开篇和结尾。

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艺术地表现第一代革命家赤子之心的作品,是对共产党人初心的最好诠释。




创作谈:
与时代同步 与人民同心 
——《陈毅回川》创作谈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艺术家提出要求,“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三国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强调作品的社会功能,唐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强调创作与现实的关系。新时代的编剧,必须要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必须紧扣时代脉搏,表现时代精神,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创作《陈毅回川》,把陈老总为人民谋幸福,坚持真理的形象呈现上舞台,艺术地表现第一代革命家的赤子之心,就是对共产党人初心的最好诠释,就像把一面镜子摆在我们的面前,时刻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宗旨与使命。

新时代的编剧,必须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我从小生长在贫穷的四川农村,小时候农村的贫穷景象至今历历在目,生产队长瞒产私分挨批斗都耳闻和目睹过。小时候就被陈老总的《梅岭三章》感动,“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是何等豪迈;当查阅资料得知陈毅元帅1959年冬天曾经回到家乡乐至,特别是读到陈老总回乡所作的《乡情吟》“今日话乡情,情真意更诚。好大喜功事,万代招骂名”时,更被陈老总的人格魅力感染,这就是我最初选题和创作的冲动之源。

创作现实题材的戏难,创作伟人的现实题材戏更是难上加难。创作中我们采取“大题材小视角,大人物小故事”的方式,紧紧围绕陈老总回乡的两天时间展开,头三场戏都发生在回乡的第一天,上午劳动桥,下午参观高产卫星坡,傍晚拜访奶娘。分别表现了陈老总的人民观、共产党员的原则性和修养、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二天设置的是第四第五场戏,白天陈老总对收集的材料深入分析调研,晚上点看川剧《包公铡侄》借古喻今。最后一场是在成都金牛宾馆,张茜劝夫,表现夫妻柔情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