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电影史的分期问题(1895年以来)——在“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语境下》

《论世界电影史的分期问题(1895年以来)——在“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语境下》

0.00
0.00
  
曹峻冰
CAO JUNBING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影视艺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学委员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迄今在国内外数十家刊物公开发表电影评论、文学评论等作品两百余万字,其中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韩国核心期刊(KCI)发表电影等学术论文八十余篇。



推荐理由:
1.在CSSCI来源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5期、第10期分别发表电影学术论文《理想的破碎与重建——张猛导演的电影艺术世界及文化范式》和《论世界电影史的分期问题(1895年以来)——在“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语境下》;
2.2018年第4期《艺术评论》上发表的电影学术论文《当代好莱坞的非美属性与叙述策略——以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水形物语>与<三块广告牌>为例》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18年第7期全文转载(第75页-83页); 
3.在韩国核心期刊(KCI)《中国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第4期上发表电影学术论文《类型观念下中国大陆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动态平衡及实践启示》和《电影声音的文化蕴含与记忆延伸——以王小帅“三线三部曲”<青红>、<我11>、<闯入者>为例》; 
4.2018年第9期《艺术评论》发表《呼唤浪漫现实主义的创造性回归——近年印度电影在中国大陆热映对国产电影创作的启示》,2018年第5期《电影新作》发表《世俗与神话的走出与返回——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大陆电影代际导演的演进轨迹》; 
5.2018年5月,在韩国字典与辞典出版社出版《标准韩中双解辞典》(一、二、三、四,中方主编),全书1680余万字;同年6月,在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46集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香妃入宫》(合著),全书51万字。



创作感想:
在“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语境下,为数字技术强力促动着的世界电影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使电影艺术发展史的重新审视与分期界定显得极为必要。前论大多止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所界定的世界电影史的分期有的过于琐细,有的则过于含混。《论世界电影史的分期问题(1895年以来)——在“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语境下》一文则在作者2002年首次撰文提出的世界电影史“四分期说”的基础上,进而第一次提出“五分期说”,即将迄今为止120余年的世界电影史划分为“形成时期”(1895—1927)、“成熟时期”(1927—1945)、“变革时期”(1945—1967)、“振兴时期”(1967-1999)和“革新时期”(1999年以来)五个时期并给出详细的分期理据,同时概述每个分期的主要电影思潮、流派,尤其是可谓数字化与后现代主义凸显的“革新时期”电影所取得的新成就。


《水形物语》和《三块广告牌》2018年共斩获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在内的六项大奖。《当代好莱坞的非美属性与叙述策略——以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水形物语>与<三块广告牌>为例》一文基于近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的实际,明确指出当代好莱坞早已不再固守既有单一的类型模式,而是在主导类型框架中融入多种类型元素和多样化的题材成分,以满足受众的不同审美需求。同时,好莱坞电影的主题意旨也从原有的“美国梦”和“美国英雄”的宣扬实现对益于世界其他国家接纳的全球普世价值观(人性、人道、自然、关爱、平等、民主等理念所织就)的塑造——尽管这在某种意义仅具有形式意义和宣传功能。由此见出,突破边界与类型融合满足了电影类型的短期发展,有限度的类型演变许是电影类型的长远发展趋势。


印度电影近年在中国大陆掀起观影热潮,其叫好叫座的市场表现无疑值得已臻全球第二大国内电影市场的中国大陆电影市场思考。《呼唤浪漫现实主义的创造性回归——近年印度电影在中国大陆热映对国产电影创作的启示》在《战狼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电影成功的类型化实践前提下,在不少国产电影因过分强调娱乐性、商业性而忽略思想性、艺术性大受争议的现实语境下,全面分析了多部印度电影在中国大陆热映的缘由,比照探析国产电影浪漫现实主义传统的文化路径、美学风格和创作方法,于此启示下,呼唤国产电影浪漫现实主义传统的创造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