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描述
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时间是:YYYY年MM月DD日 H:mm:ss
首页
文刊联
四川省文艺期刊联合会
联合会会员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期刊方阵
市州刊物
名刊推荐
市州刊物
作品园林
作品精选
作品精选详情页
文艺评论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
文艺月报
文艺选刊
文艺百家
年度百家
2019年度百家推优工程
美术
戏剧
音乐
民间文艺
摄影
书法
舞蹈
曲艺
杂技
电影
电视
文艺评论
2018年度百家推优工程
美术
戏剧
音乐
民间文艺
摄影
书法
舞蹈
杂技
电影
电视
文艺评论
版画
油画
水彩
综合材料
书法
雕塑
作家
剪纸
摄影
漆艺
竹编
锦绣
主编风采
艺产联盟
得石舍
福宝斋
恒杰文化
庐缘画斋
泥上行
关于我们
大事记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首页
>>
创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曲艺精品
创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曲艺精品
来源:
中国艺术报
|
作者:
周思明
|
发布时间:
1970-01-01
|
2268
次浏览
|
分享到:
梅花大鼓《岁月如歌六十年》 张生福 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要求文艺创作要运用历史的、审美的原则和典型化的原则,创作出有思想深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创作生产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习总书记指出,精品之所以“精” ,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些论断,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优秀作品”这一当代文艺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无疑也应是创作无愧于人民重托的曲艺精品的重要依据和根本遵循。
思想性:价值观不端正,包袱再响亮,也没有意义
曲艺的思想性,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传达,中国梦、强国梦理念的审美诠释。曲艺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生活,而指导线索是曲艺家的思想。曲艺家的思想即价值观和艺术观,指导和制约着艺术提炼,制约和决定着曲艺家对主体意识的提炼、创作意图的表现、创作素材的取舍、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命运的安排,最终制约和决定着曲艺作品整体价值的高低成败。
真、善、美是考量曲艺作品好坏的根本标准。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鼓舞人民士气,鞭策警示人们,是曲艺责无旁贷的使命。曲艺也和其他艺术一样,需要创造者和表演者用一种真、善、美的内容与形式给予演绎,以实现曲艺的雅俗共赏、寓教于乐,不能一味迎合市场,满足于博取观众一笑,做世俗的尾巴。
曲艺的人民性是其思想性的基本特征和突出要求。曲艺的人民性体现在其自身蕴涵的丰富多样攸关民众利益及情感诉求的社会历史内容上,体现在曲艺家丰富多彩的创作实践上,也体现在他们自觉深入人民群众之中、不断为老百姓送去欢笑与温暖的行动上。曲艺艺术形式决定了曲艺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不用复杂的音响设备灯光道具,一个话筒就能登台表演。曲艺是人民的曲艺,曲艺要反映人民的心声,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现实主义精神是曲艺的骨干和灵魂。一部中国曲艺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人民生活的反映史。无论是什么曲种,都能在平凡的历史生活中见出神奇,传达出感动,这不仅是曲艺充满蓬勃生机的内在动力,是曲艺穿越时空传递人类文化薪火的流通保障,而且是判断一部曲艺作品优劣高下的重要尺度。可以说,没有生活实感、凌空蹈虚的曲艺作品,不可能有真正感人的力量。
历史上的曲艺经典、精品昭示我们,曲艺的价值不只是满足于逗人一乐、供人消遣,而应该具有人性批判与灵魂净化的修复功能,具有向下汲取生活艺术营养、向上提升精神境界的特点,会在整合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健全人格的功能上有独特新颖的表现。因此,曲艺人要有正确的立场。要学习卓别林、果戈理、契诃夫、鲁迅、侯宝林、马三立、马季、赵丽蓉、袁阔成等艺术家,对黑恶势力和不良现象横眉冷对、金刚怒目,对被侮辱、被损害、需要帮助的弱者要心怀悲悯情怀,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要敢于讽刺。曲艺决不能拿残疾人开涮,也不能不加批判地拿坑、蒙、拐、骗当笑料。价值观不端正,包袱再响亮,也没有意义。以“三俗”取悦于观众的曲艺作品,市场再热,票房再高,也不能划归好作品范畴,必须加以批判。
曲艺不能没有思想,但曲艺的思想不等于简单锲入的理念、概念。曲艺作品中的思想,既非抽象概念的逻辑演绎,亦非外在于作品表层的标签,而是创作者运用曲艺艺术的特殊语言、曲调、形象、文本艺术地展示给观众的一种文化理念。如同恩格斯所说,对于艺术作品来说,作家的见解越隐蔽越好。这是曲艺作为一种艺术的内在规律性要求。
艺术性:以现代激活传统,以创新赢得未来
曲艺作为说唱艺术,包括各种形式技巧,有着自身的诸多艺术要求。尤其语言艺术的熟练掌握,是曲艺艺术的重要基础,是说、学、逗、唱的核心技术手段。以相声为例,应该继续保持和运用诸如“柳活儿”“抬杠”“包袱”“现挂”“正反话”等说、学、逗、唱的技巧。当年侯宝林病危时,给侯耀文留下的遗言是:告诉你,你一定要好好听我的相声,听语言节奏。这是大师临终时的肺腑之言,说到了“根”上。大师留在观众心中的,是幽默有趣的对话和响亮的“包袱” ,是美的语言,而不是走调的唱词、无聊的取笑、无厘头的肢体冲突等。
讽刺是曲艺的艺术手段之一。侯宝林说过,如果文艺是一桌大餐,那么相声就是这桌大餐中的一碟小菜,是以给人刺激著称的小辣椒,这种刺激就是讽刺。对于曲艺来说,是否用到了讽刺,将讽刺用到何种程度,往往是评价曲艺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之一。曲艺家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以更高的质量、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讽刺性曲艺作品创作和演出中去。要在批判与建构、暴露与歌颂、阳光与阴霾等对立统一中,找到一个尽可能科学、合理、适度的讽刺艺术的平衡点。
创新是曲艺事业发展的生命。曲艺作品要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对于作品的创新度就要有更高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观众期待曲艺家们能够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更多优秀作品,让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曲艺的繁荣发展之路,就是不断改革创新之路。曲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曲艺创新须面向观众、面向市场。创新要在继承传统曲艺说唱表演艺术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观众变化了的新的审美需求,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新的创造。因此,要敢于打破界限,融会各种曲艺形式。在保留传统曲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转益多师,实现凤凰涅槃。
曲艺创新要警惕和克服焦虑浮躁情绪,切忌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切忌打着创新旗号将曲艺搞得面目全非、非驴非马,应当尊重和维护传统中的精华部分和固有规律,曲艺各曲种的个性元素该保留的还要保留。创新不能丢弃,革命也要讲究策略和阶段性。以搞笑为诉求的曲种不能总是靠老掉牙甚至陈腐落后反人道的笑话愚弄观众,要用现代性“笑果”激活观众。要在观念突破、题材拓展、视听反馈等综合效果上锐意改革、有所创新。优秀的曲艺作品,总是那些在自身体系基础上大胆吸收姊妹艺术或流行文化元素所进行的创新,从而受到观众的喜爱、专家的认可、市场的接纳。那些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曲种,要认真反思、辨证诊断,甚至动大手术。那种打着尊重传统的幌子拒绝现代化创新的不作为姿态,只能是因噎废食、自寻死路。
曲艺各门类之间还是要有边界,有辨识度,创新须有理有礼有节。不能把相声与小品、歌舞、音乐、话剧等等混为一谈,曲艺艺术要保持自己的本色、本体、本质,而不能见异思迁、数典忘祖、买椟还珠。既要尊重传统、保留精华,也要大胆创新、打开新局,要以现代激活传统,以创新赢得未来。
观赏性:造就民族曲艺的独特魅力
曲艺的观赏性是实现曲艺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效途径。有一种观点,认为曲艺只要能搞笑,或者只要“三观”正确,是正能量,就是好作品。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优秀的曲艺作品,说到底是那些“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作品。不管你是什么曲种,考量其高下优劣,一要看思想立场是否端正、是否具备创新探索性,二要看其艺术水准如何,是否具备精湛的形式技巧、美学策略,三是看观众是否喜欢、是否养心也养眼。
曲艺要在表演技巧上营造现场互动效果。要以曲艺演员特有的睿智,即兴巧妙地引入矛盾、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并得体地进行辛辣幽默的批评和讽刺,在妙趣横生的表演中营造润物细无声的审美或审丑的艺术境界。曲艺显现的情趣,无一不源于传统曲艺的拙中含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真正的曲艺家,无一不是“文化杂货铺” ,知多见广。正因为曲艺这些随需应变的灵活性,才造就了民族曲艺的独特魅力。
曲艺演员作为曲艺作品的具体实施者,在舞台上营造的是一个气场,并用这个气场来感染观众,带着观众走进剧情。说要说得幽默雅致、品位不俗,学要学得惟妙惟肖且有新创,逗要逗得大快朵颐、启人心智,唱要唱得如歌如泣、抑扬顿挫。必须做到:一、吃透作品的意义,吃准每句台词的意思,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二、吐字要真。要咬准轻重音、高矮音,把语气说对,把台词说生动,避免怪声、怪调、尖音、炸音。三、表演要细节化。真正把作品的每段话、每个字说到观众心坎上。四、节奏要稳,气口要匀,动作要稳,使观众听着舒服,看着得劲。五、学得要像。要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表演适度夸张,效果形神统一,将人物演活,把故事讲好。六、把握好度。表演时动作节奏要快慢适度,声音高低要恰如其分,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七、配合要默契。演员之间配合得越好,就越能在艺术上出彩。八、风格要新。曲艺的风格流派多,不论哪种风格流派,都要追求清新,务去陈词滥调,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有所突破。
曲艺的观赏性也体现在“众星捧月”的效果实现上。所谓“众星捧月” ,就是发挥团队作用,“大家为一人”“绿叶衬红花”“众人拾柴火焰高” 。面对今天演艺舞台大制作、大投入的挑战,如何使曲艺保持独特的魅力、独立的个性、独有的妙趣,仅靠演员自身的能力和能量显然势单力薄,必须发挥团队的力量。一个优秀的演员背后,往往拥有一个人才团队,其形象设计、表演思路、演出效果等,包括了编剧、导演、舞美、音响、化妆等多方面的支持。在舞台上,一切努力都应服从于核心演员在观众面前“立起来”“活起来”“红起来”的大原则。
曲艺观赏性的呈现,最根本的还是曲艺人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苦练硬功,这样才有可能找到群众喜欢的内容与形式,创作的作品才能让老百姓听得入耳、看得开心,过后还有所回味,进而在观众中引发共鸣。曲艺“落地” ,能够以艺术的形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回答社会关切和热点、焦点问题,其思想性、艺术性或能经由其观赏性得以凸显,才能最终实现其所承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化传播。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