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山的浪漫性论述
来源: | 作者:wyqkw2016 | 发布时间: 2019-03-12 | 294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名山的浪漫性论述
文丨曾兴

(一)
此刻山上传来的摩挲声响
据说是秋天的手指
在试探茶叶的成色
人心与山水已初见端倪
经过闲话桑麻
而重新恢复的朴素
才是值得敝帚自珍的关键
而名山深懂韬光养晦
让琢磨过的生命
穿凿出“煮茗吟西”的了悟
可是大片历史中
山穷水尽的另一个反面
又如子弹上膛,宝剑出鞘般壮烈。

(二)
在名山游走的种茶人
能否听懂牛羊咀嚼青草时的语义
是要酒更烈
抑或风愈响?
也许行年渐晚
才使得名山挥笔泼墨
像一篇肆意生长的骈文
藏身庸碌的世间
巧妙拼凑出理想中的美
而茶香却字字珠玑
愈来愈倾心于
一首五言绝句
敏感易碎
充满排他性。

(三)
不可否认
遇见名山的夜晚
隐喻大面积降临
就连夜晚本身
也认为这个夜晚
能够照亮那个夜晚
失而复得的故乡
一旦写诗
就是十月的茶林,三月的少女
一旦抒情
就能从山高月小中
酝酿出朝霞和晚霞。

(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此刻
恰好印证“诗笔茶瓯”的禅意
浪漫性也大面积降临
有多少个黎明就有多少场劈头盖脸的倾盆大雨
有多少个隐喻就有多少个不再过去的崇高岁月
有多少个阴影就有多少个哺育在月光下的云雾
所以在名山的各种对话
可以惜墨如金
静默如雷
众生闪烁其辞
意义却本性空明
此去经年的秋风秋雨
总能渲染出千山万水的浪漫性诗句。

(五)
“何况蒙山顾渚春
白泥赤印走风尘”的现代含义
一言以蔽之
是要承认名山花草遍地的精神实质。

个人简介
曾兴,男,文学硕士,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写作学会会员,青年诗人,诗评人。
现为攀枝花市文联创研部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当代诗歌批评研究。
作品多见于《星星诗刊》《诗选刊》《四川文学》《中国乡土文学》《四川大学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