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描述
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时间是:YYYY年MM月DD日 H:mm:ss
首页
文刊联
四川省文艺期刊联合会
联合会会员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期刊方阵
市州刊物
名刊推荐
市州刊物
作品园林
作品精选
作品精选详情页
文艺评论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
文艺月报
文艺选刊
文艺百家
年度百家
2019年度百家推优工程
美术
戏剧
音乐
民间文艺
摄影
书法
舞蹈
曲艺
杂技
电影
电视
文艺评论
2018年度百家推优工程
美术
戏剧
音乐
民间文艺
摄影
书法
舞蹈
杂技
电影
电视
文艺评论
版画
油画
水彩
综合材料
书法
雕塑
作家
剪纸
摄影
漆艺
竹编
锦绣
主编风采
艺产联盟
得石舍
福宝斋
恒杰文化
庐缘画斋
泥上行
关于我们
大事记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首页
>>
期刊方阵
>>
作品精选
>>
名山:一座氤氲茶香的滋润之城
名山:一座氤氲茶香的滋润之城
来源:
|
作者:
wyqkw2016
|
发布时间:
2019-03-19
|
1408
次浏览
|
分享到:
名山:一座氤氲茶香的滋润之城
文丨杨忠
名山,是一方地缘要地,生态之疆。全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南向青藏高原过渡第一台地,北接成都邛崃、蒲江,东连眉山丹棱、洪雅,西与南相伴雅安雨城,面积614平方公里,低山平坝相间,气候温润,降雨丰沛,植被良好,物产富饶,是茶树等诸多生物的原生地。
自古以来,名山即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茶马古道的主要起点,是汉藏羌彝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汇的走廊,现有成雅、雅乐、邛名高速公路和即将通车的成雅高铁纵横全境,交通便捷,是名符其实的川西要地和宜居宜养宜游的生态之疆。
名山,是一幅历史画卷,文化之窗。境内百丈栖霞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精美石器,说明早在五千年前前人就在此生息繁衍;中国最古的《尚书》记有大禹在境内“蔡蒙旅平,和夷祗绩”治水祭天的最早事迹;三国时期名山人卫继因功官至蜀汉大尚书,为平定叛乱英勇献身,至今在其故里名山马岭镇尚存纪念他的晋代碑刻;北宋名山出了与杨家将并列宋朝史册的英雄曹光实叔侄,书写了解救民众于苦难的传奇故事;清末邑人儒学大师吴之英题写的辛亥保路死士纪念碑,至今矗立在成都人民公园,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
今天,名山境内尚存有川藏茶马古道名山段、蒙顶山古建筑群、名山文庙等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三个二十五处,有龙行十八式、蒙顶甘露传统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二个,还有1935年11月红军在名山百丈关决战的诸多遗存,都彰显着这块土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博大。
名山,是一杯晶莹甘露,茶之故乡。境内最高峰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西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吴理真在蒙顶山首开人工种茶的历史,因而名山成为有文字记载的人工植茶发源地。蒙顶山茶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始作贡茶,一直沿袭到清代从无间断,世间仅此独享。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颁召始置茶马司,专设名山“榷茶”,以“名山茶为易马用”,名山茶从此成为藏羌蒙等少数民族不可活缺的需求,也确立了名山是茶马古道重要源头的历史地位。
近几年,名山区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融合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茶园面积达35万亩,茶山茶海连片绵延成69公里中国至美茶园绿道,“茶山变金山,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全境成为新时代的最美乡村。名山区先后获得了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蒙顶山茶文化系统、世界最美茶乡、中国十佳茶旅路线、中国茶都等诸多荣誉,茶文化成为名山形象的亮丽名片。
名山,是一篇宏大作品,情怀热土。古往今来,描绘蒙顶山茶的锦绣文章有两千余篇,白居易、陆游、梅尧臣、杨慎、骆成镶等历代诗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等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唱。现代更多的作家也纷至沓来,汪国真、舒婷、张新全、李元胜、胡弦等纷纷留下作品,把蒙顶山茶的清香诗化成新时代的丰碑。
作者简介
杨忠,就职于雅安名山文联,雅安市散文学会会长、四川省蒙顶山茶文化普及基地主任。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一千余篇,著有《蒙顶山茶史话》等多部著作。主编有《守望雅安》、《蒙顶山》、《名山记忆》杂志。
上一篇:
机床声中唱改革 劳动......
下一篇:
【有奖征集】舍得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