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动来动去搞哪样
来源: | 作者:wyqkw2016 | 发布时间: 2016-12-20 | 811 次浏览 | 分享到:
你清清静静的躺着不好吗?
你动来动去搞哪样


医生说,你爸爸的冠心病有点严重,加上年龄大了,你要控制他在床上静躺,不能动来动去的,不然,容易引起心肌梗塞。王晓东点点头。
医生边这样说,边拿听诊器去听爸爸的心脏。爸爸穿了很厚的羽绒服,在床上躺着,就像一座小山。王晓东就赶快去把爸爸的衣服往上捞,好让医生的听诊器塞进去。冬天就是这样,特别是老年人,都把自己包裹得很肥大,但是,仍然不能抵御这个季节各种病症对老年人的偷袭。就像爸爸,本来身体很好的,80多了,还能够在田间地头忙活,做农活一点不比年轻人差。爸爸一直有种不服输的劲头,他要赶在元旦前,把地里的活路做完,好安心的过一个新年。地里的农活做完了,他就打扫院子。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四合院,院里长了一棵桂花树,树已经超过房屋的高度了。每到花开时节,满院香气扑鼻,这个时候,爸爸和妈妈就会泡一杯茶,吃着自己种的花生,坐在树下面闻花香,看鸡鸭在院里悠闲的散步。没有花开的时候,他们就坐在这里摆龙门阵,谈谈在城市里的儿子和孙子。也一起痛惜过早病逝的两个女儿。看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数着数月。
“劳累的时候,啥事情没有,耍还耍得没有力气了!”这是爸爸进医院后,对医生这样描述他的发病情况。
鸡鸭在互相追逐,爸爸就故意把花生壳丢过去,让它们抢。刚开始的时候,爸爸把花生壳一抛,鸡鸭就连忙追了过去,以为是什么吃食,结果每次都是空欢喜,这样几次后,鸡鸭就无动于衷了。
爸爸感叹:“狗日的,鸡鸭也有脑壳,聪明!”这样说的时候,还笑眯眯的问妈妈,你说是不是?
妈妈说,你不要老逗它,不然以后就唤不回来。家里的鸡鸭,都是妈妈在照管,要喂食的时候,在院里“咯咯咯咯咯”的一唤,在田里找螺蛳吃的鸭子、在地里刨蚯蚓吃的鸡,只要一听见妈妈的召唤声,就会扑棱棱的往院里赶。
爸爸决定不再逗鸡鸭了,就抓了一把冷干饭,向鸡鸭洒去,手在空中一扬,人就顺势坐在了地上。
逞强好胜的爸爸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病了,他坐在地上,眨巴了下眼睛,还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他试图起来坐在椅子上,可是怎么也没有力气了。他在嘴里嘟嘟嚷嚷的“日怪了!日怪了!”
妈妈顺手拿过爸爸的茶杯,喝了一口,见爸爸还坐在地上,就笑了:“七老八十的人了,未必还要哪个哄你你才起来?”爸爸在妈妈的嘲笑中,挣扎了几下,手在空中乱舞。妈妈笑得更加乐不可支:“耶,看来非要拿轿子抬你你才起来了!”
说是这样说,笑是这样笑,妈妈还是赶上去,拉着爸爸的手,让他起来。爸爸却没有一点力气来配合,拉了几下,妈妈拉不动了,才感到事情可能不是这样简单,就问,老头子,你怎么了?
爸爸说,我怎么就没有一点劲了?
妈妈害怕了,说,我马上给晓东打电话,让他回来
爸爸说,惊风火扯的搞哪样?我坐一会就起来。



医生的意见是,先作各种体征的常规检查,比如如心电图,血脂,肝肾功能,超声,超声心动图等,最好做一个手术。强调主要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避免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王晓东不知道怎么接医生的话。爸爸躺在病床上的,一下就坐了起来,问医生:“是不是我关心别人多了,得了关心病?”医生笑着说,老太爷还很风趣,有点意思。边说边把爸爸王床上按:“我说过了,不要动来动去的,要静养,这几天,你不能离开床,哪怕大小便,都只能在床上!”
爸爸又坐了起来,强词夺理道:“我现在好了,可以下床了!”王晓东连忙把爸爸往床上按:“医生说了,不要动来动去的,你才输了几瓶液,才开始,怎么就说好了?早得很!各人安心躺着吧!”
爸爸不再挣扎,极不情愿的躺着不动了。
其实,王晓东小时候也是一个多动症孩子。特别是会走路的时候,就闲不住了。到处追着鸡鸭跑,怎么都不觉得累。吃饭的时候,好像屁股下面坐的不是凳子而是钉子,怎么也坐不住,磨皮擦痒的。安静不了一会,就开始动来动去了。晓东是爸爸妈妈的第三个孩子,前面两个都是姐姐,因此,对这个迟来的老幺儿,妈妈特别溺爱,晓东在家里基本上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两个姐姐自然让着他,这样就更加助长了他的多动症。
姐姐在吃饭,吃得好好的,他就突然把自己碗里不喜欢吃的,摔到姐姐碗里。或者,都规规矩矩的在吃饭,他突然端着碗,跑到姐姐后面,把吃剩下的半碗饭直接就盖在了姐姐碗里。他这样恶作剧的时候,妈妈总是笑,还劝姐姐:“弟弟还小嘛,你们让着他点。”姐姐受了委屈,就告状给爸爸。
晓东的爸爸和妈妈在对待老幺儿上面,态度全然不同。只要有爸爸在饭桌上,晓东就老实多了。爸爸说,吃饭!
大家就吃饭。晓东说:“今天……”
话还没有说出来,爸爸就说,吃饭不准说话!
两个姐姐就偷笑。笑得晓东很没有面子,就伺机报复。等姐姐站起来拈菜的时候,他就用脚把姐姐坐的凳子勾开,让姐姐坐空摔跟斗。当然,他不敢笑,还装着很无辜的样子,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他知道爸爸接下来可能会有动作。果然,爸爸严肃着一张脸,他哪个都不看,这就更加显得高深莫测,他突然就举起筷子,照着晓东的脑壳就敲了下去:“你动来动去搞哪样?”
晓东挨了打,自己揉着被筷子打出来的印痕,龇牙咧嘴的难受,摔跟斗的姐姐却笑了。
妈妈看不下去了,挺生而出的当保护伞:“哪个不动来动去的?你一天到晚停息过吗?还说别人?”
爸爸说,我的动来动去是有目的的,有意义的,我不动来动去的,你几爷子只有喝西北风!的确,爸爸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每天一起床,就没有消停过,不是在地里,就是在田里,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坡上,不是在坡上,就是在山里砍柴,总之,一年四季都没有闲着。他这样一说,妈妈就没有话了。
曾经,对于晓东的多动症,妈妈和爸爸有个交锋。爸爸说这样下去不得行,动来动去的,哪样都搞不好。妈妈说,医生说了,如果娃不动来动去的,就麻烦了,只有傻儿才不会动来动去的,才是老老实实的。爸爸仍然坚持,动来动去是有区别的,动过分了,就要不得。
爸爸认为,晓东是动过分了。所以他要纠正。
关于动来动去,爸爸曾经和晓东有一次详谈。那时候晓东已经上了初中,有一次在集上,爸爸遇着了晓东的班主任,就问晓东的学习情况。老师说,晓东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就是学习不够专心,老爱动来动去的,自己没有学扎实,还影响同学的成绩。
初中是住校,学生只有放假才回家带下周需要的食物和钱。星期六晚上,爸爸就和晓东谈了。爸爸问:“老师说,你很聪明!”
晓东笑。还在自己的脑壳上面摸来摸去的,一刻也不闲的样子。
爸爸看了一眼,语重心长的说:“你上课就好好上嘛,老动来动去的搞哪样?听爸爸的话,爸爸是为你好!”
晓东的屁股在凳子上磨来磨去的,感觉坐得很不踏实,或者说这样坐着很不舒服。
爸爸说:“你看看,你看看。坐着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坐着,还在动来动去的,我不知道你究竟要搞哪样?”
晓东说,我不搞哪样。就是感觉动来动去的舒服!
爸爸说,哪有动来动去舒服的,我一天到晚动来动去的,人都累死了。我还巴不得清清静静的坐到哪里耍,这样多舒服!你读书就应该清清静静的读书,不要老动来动去的,自己学不好,还影响同学。
晓东又磨了一下屁股。
晓东,这样好不好,今天我也不要你干什么,我们就这样清清静静的坐着,对你可能是第一次,对我也是第一次,我们就来实验一下,看看究竟不动来动去的有多艰难。
这话挑起了晓东的斗志。要知道,他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喜欢比赛的人,他感到只有比赛,才能够知道是骡子是马。这是老师告诉他的。在村小学,他挑战第一名,结果自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镇中学。
于是,父子俩就开始了比赛。
晓东端端正正的坐着。爸爸也不甘示弱,坐正了姿势。对于一个干惯体力活的人来说,这样清清静静的坐着耍,无疑于是一种休息、一种放松、一种享受。
人虽然坐着,但是,话还是要说。爸爸说,晓东,你也不小了,如果不是你读书得行,在农村挖地球的话,我们就该为你张罗老婆了。你既然读得书,眼睛也抢字,就安安心心的读。以后,你进城工作,讨一个城市里的老婆,我们就享福了。我们就是砸锅卖铁都要供你,只要你读,我们就供,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国!
这样说着,爸爸就感觉到了有点不自在,至于怎么不自在,他又说不出来。他就弯下腰,去抠脚。
晓东说,爸爸,你在动来动去的了!
爸爸掩饰自己的尴尬,说,我脚痒,抠一下。
晓东说,有时候,在课堂上,我感觉自己的脸上好像有个蚊子痒痒的,所以就去抠一下,我也没有动来动去的。
爸爸马上在自己的脸上抠了一下。
“日怪了,我怎么也感觉脸上有蚊子!”爸爸嘟嘟嚷嚷的,又在自己的颈子上面抓了一把,望着晓东,说,我们这里有蚊子,你们教室里面可能没得。
“蚊子哪里都有!厉害得很。”晓东解释。
这场比赛,已经进行不下去了。两个人都在动来动去的,并不是要故意的,而是,很自然的就动了。特别是爸爸,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违规。
晓东说,可能是一个姿势时间久了,就呆板了,就像没有自由了,所以要潜意识里动一动,看看还自由不自由。
这个解释,很快被爸爸接受,爸爸附和着说,对的,还是你有文化解释清楚了,我老感觉是这么一个理,就是讲不出来。
这个时候,妈妈出来了,看两个人这样严肃,就问,老头子,你两爷子搞哪样?爸爸回答,没有搞哪样,在耍!
妈妈喊:“晓东,来,帮妈一把!”
晓东就站起来看着爸爸,爸爸手一挥,说,去吧去吧!
不知道是不是这次谈话的效果,反正,晓东确实是进步了,成绩一路领先,最终考入了北京的大学,后来,果真分回到市里工作,端上了铁饭碗,娶了城市里的老婆。
在村里,晓东成为了农民教育娃娃的正面典型。
                

液体经过一根弯弯曲曲的胶管,在慢慢进入到爸爸的手臂血管。晓东坐在陪护的凳子上,眼看着液体在一滴一滴的往下滴。感觉过去很久了,还始终不见瓶子里面的液体减少。他无聊透顶的站了起来,无所事事的把病床上面的被子扯了一下。他一动,爸爸也及时的反应了,也跟着扯了一下。晓东问:“爸爸,好点没有?”
爸爸说,好多了,可以出院了!
这个时候,临床的一个病友随意问道,老太爷的病已经好了?
晓东说,才入院,还没有开始治疗。
爸爸就坐了起来:“我都输了几瓶水了,没得问题了!”
晓东连忙把爸爸按在病床上,说,爸爸,你不要激动,医生说,要慢慢静养。
爸爸极不情愿的躺了下去,但是,还是没有闲着,听见病房里的人说话,他都要接话。没有人说话,他就带头说:“医院就是黑,才进来,就交了2万!”几个病人都有同感,一起声讨医院的黑,越说越激动。只有家属在劝:“是得了病,就得医治,进来了,就不能考虑钱的问题了。”爸爸气氛的说:“在医院,钱怎么就不是钱了?”晓东也着急了,一个劲的劝:“爸爸,不要激动!钱我有,我负责。”
爸爸就坐了起来,到处看看说,我不激动。我激动个啥!
边说,边准备下床。晓东问,医生喊你不要动来动去的,你要搞哪样?
“不搞哪样,我屙尿!”
晓东连忙提了壶,爸爸手一挥:“我要去卫生间!”
晓东劝,医生说,不能动来动去的。爸爸说,屙个尿算啥动来动去?其他人就说,让他去吧,不然病房的味道就更加难闻了。晓东就把爸爸扶起来,向卫生间走去。晓东提着瓶子靠在门上,爸爸自己进去了,在里面磨磨蹭蹭的,很久都没有动静,只听见走来走去的脚步声。晓东问:“完了吗?”没有回答,晓东就推门进去,看见爸爸正在卫生间一瘸一拐的扭腰。
主治医生来巡查的时候,规模很大,带了几个研究生。这家医院是三甲医院,是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医生都是专家教授,走哪里都有大学生和研究生跟着。来到爸爸的病床前,医生问:“老太爷,好点没有?”爸爸说,好了,可以出院了!医生就开始望闻问切,在爸爸身体上到处摸和听。
医生抬起头,严肃着一张脸:“哪个是家属?”
晓东连忙说,我是!
医生有点生气了,跟你说多少次了,不要让病人动来动去的,怎么不听?你看看,病情又加重了。晓东想解释,是爸爸自己非要自己上卫生间。医生说,再这样下去,后果自负!
晓东就更加小心翼翼了,只要爸爸一有响动,他就连忙过去制止。可是,根本制止不了,爸爸一直动来动去的。晓东就苦了一张脸:“爸爸,我们好好谈谈!”
谈什么?
你清清静静的躺着不好吗?
……
你这样动来动去的,对自己不好,也影响别人。你看看,才说,你又开始抓脸了。
“我感觉脸上有蚊子!”
爸爸,来,我帮你抠!你说哪里?你躺着别动。
右边,眼睛下面。下面一点,怎么好像颈子也有蚊子?
我帮你抠!
爸爸很听话了,憋着不动,用嘴在指挥晓东一会这里一会那里,晓东手忙脚乱的。
晓东表扬:“这样就很好!”
爸爸咳嗽了。咳了几下,又在拼命忍住。脸都憋红了。
晓东说,爸爸,我们来比赛,看看哪个先动来动去的。
爸爸点点头。
晓东就端端正正的坐着,目不转睛的看着爸爸。爸爸也一动不动的躺着。
液体在不声不响的下滴,通过一根弯弯曲曲的小管,流向爸爸青筋凸起的手臂,晓东突然就感觉到了一种悲戚。这是那个从来不认输不服软的爸爸吗?这还是那个事事都不甘落后的爸爸吗?特别是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后,家里5个人的土地,都是爸爸和妈妈一手一脚的种出来的,再农忙季节,一生好强的爸爸也不请人帮工。通过自己拼搏,家里的土地比哪家都种得好!
“爸爸,睡了吗?”
……
晓东探身去看看爸爸,爸爸的眼里已经盈满了老泪。
晓东惊问:“爸爸,你哪里不舒服?”
爸爸擦着眼泪,微笑着说:“晓东,儿子,这次你输了,你先动!”
晓东声音有点哽咽了:“爸爸,我输了,以后你想动来动去就动吧!”
“我不,我动来动去搞哪样?我要听儿子的话,儿子是为我好!”
晓东喊了一声“爸爸!”眼泪就像打点滴一样,有规律的往下滴着。

作者简介


柳恋春
1966年3月生。重庆人,当过兵,教过书。现供职南充市文联,在《天津文学》《文学界》《小说界》等杂志发表小说百余万字。《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多次选发其作。作品入选各类选本多次。著有短篇小说集《遍地黄金》《他们看我不顺眼》两部,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两部。五次荣立三等功,作品数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