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风景——萧维光绘画图像中的诗意
来源:《现代艺术》2016年第10期 | 作者:尚 辉(美术批评家、画家) | 发布时间: 2017-02-21 | 801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我们在观看萧维光绘画作品时,画面中流溢出来的那些充满活力的湿漉漉的空气,很明显的渗透进了我们的身体和情感中。某种诗意欢歌很自然的在我们的灵魂中跃动。

受印象派的影响,萧维光更在意自然界中光和色彩带来的意象。那是一种在斑斓光影中无可比拟的惬意。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其《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说:“印象主义要求画家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真实地记录下那些于特定时刻和特定地点知觉到的最小色彩单位。”当然,这绝不仅仅只是复制客观。萧维光的绘画——不论是油画还是水彩——都是在对自然界光影和色彩进行感知后的最小色彩单位,有着抒情诗般的可感知的现实性。

画家大量的作品是在面对客观世界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作品中那些被再现的色彩和光影所具有的现场感充满了激烈的张力,富于生命活力,明亮而强烈。它们不同于以色调为基础而创作出来的经典绘画,是为了告诉你某种文献价值;也不是那种从观念中诞生的各种抽象的、超现实的或其他种种纯粹思维的产品,是为了告诉你更加观念的意义。 

因此,当我们在观看萧维光绘画作品时,画面中流溢出来的那些充满活力的湿漉漉的空气,很明显的渗透进了我们的身体和情感中。某种诗意欢歌很自然的在我们的灵魂中跃动。也许,我们会发现客观物象的模糊和不确定,甚至物象的轮廓都仅有粗略的色彩斑块。有时,这种色彩斑块所具有的边界效果都被跳动不定的笔触痕迹抹杀,留下的仅是色彩与色彩、笔触与笔触、色彩与笔触的空间关系。但“使用的笔触明晰的技巧,却能使人感觉到他们作画于其上的绘画平面。” 萧维光是一个极具诗人气质的画家。他对印象主义的偏爱,恰是其诗人气质与自然诗意的契合。

事实上,由于萧维光对中国水墨风景从意境到技术的着意思考,在他绘画中呈现出来的空间形式有着某种对民族古典情调的倾向性表达,比如笔触的形式中那种中国式运笔效果。当然,这种表达,应该算是萧维光绘画的独特审美角度和形式追求,极富亲和力。


在萧维光绘画作品中所呈现的笔触、色彩的强烈形式效果所带来的戏剧性和张力,我以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它们构成了萧维光图像符号意图的关键性段落,为其诗意的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情感建构了重要的技术性基础,使萧维光的绘画光彩夺目并具有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