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形象——阎玉华的水墨写生情怀
来源:《现代艺术》2016年第10期
|
作者:上官云雅
|
发布时间: 2017-02-21
|
710 次浏览
|
分享到:
"艺术就像一棵树,破土而出,需时间的磨砺才能成就。当今艺术快餐化,而我甘愿如云如树,如山间的飞鸟,如林中的野兽,牢牢抓着自己的朴骨良心。"
现实是什么?是华丽的明星演唱,还是微商每日的赚钱洗脑?今天,艺术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呢?除了我们的视觉感受到艺术品的审美价值,艺术品的人文价值在当下的生活环境里是否更重要呢,有多少艺术家思考过这个问题。
阎玉华对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在当下的生存环境中,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和贪婪超越了对精神的需要和渴望,对情感的漠然、急功近利和精神信仰缺失。艺术家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人,有着引领社会精神追求价值的责任和担当。阎玉华的水墨写生作品切入时下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并注入当代的人文精神——自由、平等、共享。通过改变人的观念、视觉和思维,艺术家们不断地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需求的艺术作品。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艺术就像一棵树,破土而出,需时间的磨砺才能成就。当今艺术快餐化,而我甘愿如云如树,如山间的飞鸟,如林中的野兽,牢牢抓着自己的朴骨良心。写生让我觉得很踏实,感受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也观察自己的内心,用笔墨触摸心灵的那根弦,写出自己的生命来……
大众艺术消费着时代的无奈,艺术创作的动机变得复杂。当代艺术创作的迷茫,实际上是艺术家面对经济利益时,进行的和艺术本真的较量。艺术家阎玉华在纷乱的现实中能够抱拙守真,守住自己的真心,穿透现实,回归到艺术本质的探索。从传统水墨中汲取当代元素的基因,在形象塑造上借鉴了西方当代绘画的形式和理念,通过对人物面貌体态的描绘,挖掘人物内心的世界和性格特征,笔法灵动、厚重、大气,用笔有书写性,墨色形成一股强劲的视觉冲击力,用心凝视她笔下的每个人物,其人物的生存状态、个性特征、精神状态展露无遗,这源于她高超的笔墨技巧和深厚的创作思路。
艺术澄清我们的心灵,包括我们看待世界的时候,如何使心灵增加过滤的功能。这几年,阎玉华钟情于水墨人物写生的创作,使她能更为自由、更为直接、更为简单地表达内心对现实的敏感性和对当代生活的理解。
水墨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三十多年各种水墨形态和风格的实验,就其表现形式和笔墨精神的演变,艺术家们争议不断。在经历了通俗、写实、叙事性、观念性的改造后,原有的文人情愫已经被放弃,今后的水墨发展是作为一个画种和文化问题来看待;还是仅仅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或者突破水墨画的界线,发展向装置、雕塑、新媒体等。新水墨的发展,就个体艺术家的创作而言,在不断深化和拓展自我创作维度的同时,问问自己的内心方向在哪里。这方面艺术家阎玉华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时代走时代的,我走我的。艺术就像一棵树,是一种生活方式,保持对现实的敏感性,但不忘艺术的本真情怀。水墨写生绘画方式是阎玉华在对当代理解的基础之上所选择的自我清醒的表达方式,也是她内心的表达方式。
愿艺术家阎玉华在未来的水墨创作中以传统为基点,在文化现代性的框架下,拓展作品的言说与表达方式,将作品的文化诉求与当代的文化语境有效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