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期盼爱与关怀——评版画作品《家有乖女》的意义
来源:《现代艺术》2016年第11期 | 作者:左庄伟 | 发布时间: 2017-02-21 | 743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实主义的艺术所揭示的社会现实不同于自然主义的社会现象再现。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除了用心刻画真实的细节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才有着社会性的影响和历史性的启迪意义。
天下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不依恋自己父母的孩子。但是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孩子们更好地生活,有多少父母不得不狠心离开自己的家,离开自己心爱的孩子,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是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现实。画家崔柏涛以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再现了一直为社会所关注的“留守儿童” 的生存状态。看这幅画,既令人忧也令人喜。忧的是她们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亲爱与陪伴;让人欣慰的是她们都是懂事的乖孩子。

现实主义的艺术所揭示的社会现实不同于自然主义的社会现象再现。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除了用心刻画真实的细节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才有着社会性的影响和历史性的启迪意义。在《家有乖女》这幅画作中,画家崔柏涛采用了照相式的取景手法,描绘出在颇具北方农家特点的简陋房间里,一对乖巧惹人怜爱的小女孩倚炕而立,用期盼的目光在看着门外陌生的来客。画家通过姐妹俩的姿态动作、不同的神情、衣着装束打扮、满地散摆着的书包、书籍课本、积木玩具、用图钉钉在背后墙上姐姐画的画, 以及左下角的猫咪小伙伴,所有这些画面中的视觉图像,形象地向我们描绘和述说着一个人人都能想象到的故事——父母都出外打工去了,家中只有姐妹俩相依为伴生活着。透过生动的画面,我们一下子进入到画面中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知道姐姐虽小却已经是个懂事能干的小大人了。你看她那深沉、略显成熟的目光里饱含着多少眼泪、欢笑、期盼和等待。天已经冷了,她还在赤着脚,妹妹穿得暖暖的。我们读懂了这个疼爱妹妹的姐姐,把她自己的棉衣给妹妹穿,不忍妹妹受冻,而自己只有把夏日的过时小裙套在外面。她也想美,通过她头上扎朵小花我们可以明白她也有一颗爱美之心。我也是含着眼泪在解读这组艺术形象所揭示的深层意义。 

话又说回来,从孩子的形象可以看得出,她们在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和磨砺,有助于她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坚强地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勇敢地面对明天。现实主义的作品之所以能触动人心灵最深处,就在于它的真实、不虚伪、不造作、不粉饰,真即善、善则美。这幅画中的两个孩子很乖、很美、很善良。

这是一幅刻画人物惟妙惟肖、精微细致的版画。画家以刀代笔,追求绘画的艺术效果。画家崔柏涛凭借他娴熟的刀法,精雕细刻,表现出了不同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这其中的难度要比用笔墨着色绘画难度大得多。尤其是他对人物神情的刻画,可谓生动如真、活灵活现、引人入画。你站在画前,仿佛两个孩子就站在你面前看着你,你可以和她俩对话。这是一幅极为成功的肖像画,既个性鲜明又具有典型性,更充满着超越的时代性。这充分体现了艺术家高超的技艺。

崔柏涛高超的版画技艺还体现在他对物象的不同质量感的刻画。就两个孩子的服装和环境道具而论,薄薄的布质、绒绒的外套、磨破光亮的塑料地毯、书籍玩具等都充满着触摸感。画面的环境是阴暗的,但充满着阳光。用刀刻出阳光不容易,这既是自然的阳光,更是时代的精神之光。孩子们的生活虽然还处在困难阶段,但永远是充满阳光的。


《家有乖女》的作者崔柏涛是来自大庆的一位工人画家,他先是自学成才,而后进入高等美术学院接受规范而严谨的美术教育。因此,他的作品既有真情实感的生活体验,又有与之相呼应的艺术表现技巧,这使他能得心应手地刻画塑造艺术形象。《家有乖女》用艺术形象展示社会现实,不仅使社会认识和了解到当今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现实状况,也呼吁国家和社会关注关心她们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对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视。她们用等待和期盼的日光看着现实和未来,祝愿她们的期盼和梦想能够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