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化的生命境界——艺术家顾德智先生的特写
来源:《现代艺术》2016年第11期 | 作者:上官云雅 | 发布时间: 2017-02-21 | 1308 次浏览 | 分享到:
顾老师平常爱画竹,竹子与梅、兰、菊并称花中四君子,其蕴含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正是顾德志先生一生追求的纯化世界,竹子有一股清气、清香,它就象征意味着无论世间有多少变化,顾德智先生依然追求艺术的纯化、精神世界的纯化。

艺术,在今天喧嚣功利的社会氛围里有什么价值?电影《向左走向右走》里的男主人翁是个拉小提琴的,在现实里为生存他要迎合顾主的要求拉通俗的节庆歌,比如圣诞歌、端午节歌等……他只有在公园里能拉自己喜欢的曲子,但听众却只有鸽子。靠翻译写作为生的女编辑朗诵自己喜欢的诗,却只有读给小猫听……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很遥远,那么中国传统水墨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其存在的价值吗?

笔者走进顾老师的工作室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是四面墙上的画,清新喜悦之情瞬间充溢内心。传统的水墨作品很讲究中国画的笔墨境界。欣赏顾德智先生的水墨世界,笔墨功力深厚,笔法书写酣畅淋漓,用墨浓淡水韵相宜。墙上悬挂的两幅水墨作品《高瞻远曙》《天下大公》,听顾老师的女儿顾維说是两位企业家定作的,看来中国传统水墨精神在民间还是有其传承的魅力和价值。细品顾老师的人物、花鸟系列作品,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髓和境界在其画中得以体现: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是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李清照词韵》《张旭醉酒》《醉仙图》《渔樵耕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等作品都是其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这些作品充分表现了顾老师的内心人文意识和胸襟。

中国传统的水墨意境还有其独特的高雅情致,这在顾老师的花鸟竹叶的世界里温馨的传递。色调的渐变是国画技法的重要特征,水色渗化形成的渐变是中国画与其它画种的核心区别,西画的渐变是人为控制和雕做的,而中国画以其宣纸的晕化作用可以瞬间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形成其抒情性和写意性……顾老师的牡丹花鸟世界充分展现了色调处理的高超技艺。顾老师平常爱画竹,竹子与梅、兰、菊并称花中四君子,其蕴含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正是顾德志先生一生追求的纯化世界,竹子有一股清气、清香,它就象征意味着无论世间有多少变化,顾德智先生依然追求艺术的纯化、精神世界的纯化。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正所谓

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千磨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顾德智先生的家乡在农村,贫瘠的物质生活反而激励了顾先生报效家乡教育事业的凌风志向,40多年来在贵州金沙县顾老师培育了千余名进入全国各大美术学院的学子,其虚怀若谷奉献美育事业的高风亮节实乃值得敬佩!


正所谓:
淡烟古墨纵横,
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
高节清风曾见。


                  ——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