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缘
文丨曹昌琼
或许是心性太过于浮躁,或许借口奔忙于生计,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对我算是有些陌生,对茶也提不起兴趣。名山之行彻底颠覆了我对茶的认知,更为世界茶文化而震撼。第一次真实的领略了蒙山茶的韵味。
“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博物馆”是展示茶文化及蒙顶山茶的重要窗口,对蒙顶茶的起源,发展、演变,种植和制作工艺以及折射出的茶文化进行了陈列展示;丰富多彩的茶品、茶事、茶俗等让众人感叹;见识了汉代植茶始祖吴理真和唐代茶圣陆羽的雕像;神农氏至今近5000年的茶史大事记载及茶马古道场景图让我们感受了那悠悠千古情。概况面之广,我们详尽的了解到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对不爱茶的我可谓是入了大观园,收获颇多。
名山因茶而壮名。深秋的蒙顶山上,薄雾轻绕,依然树绿茵浓。在形式莲花的蒙顶五峰之中,皇茶园里被石虎护着的7株仙茶苍翠而神圣。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公元前50年),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五峰之中种了7棵茶树,首开世界人工种茶先河。
蒙顶茶历经八百年蕴积润散,由民间种茶人、僧人、地方官之手,最终传到了皇族的舌尖上,自此,蒙顶茶入贡皇室成为惯例。唐代天宝元年(742年),蒙顶茶正式被列为贡茶,并在全国四十种贡茶中名居第一,被称为“皇茶”。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宋孝宗赐名采摘仙茶之处为“皇茶园”。清代光绪年间,极品仙茶更成为皇家祭祖专用茶。这是蒙山茶的使用价值发挥到了极致。也是蒙山茶自唐代“号位第一”以来的又一次达到了皇家贡茶高峰。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幅中国有名的茶联,不正是诠释了蒙山茶最好的品质和最高境界吗?
“中国绿茶第一县”、“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茶文化圣山”、“茶马古道名族文化的源头”、“中国唯一六大茶类齐全的茶叶产区”。这里有中国发现最早的茶叶,有中国最早人工种植的茶叶,这里的茶是五个朝代的朝廷贡茶,这里的茶是中国唯一温性茶。也是汉朝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实至名归的诸多殊荣,难怪唐朝白居易对蒙山茶发出如此感叹:“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茶乡人也是慷慨,百多人的队伍,茶艺师不厌其烦的带着笑容给每人奉上一杯清澈明亮的绿茶。不品茶的我带着感叹、带着虔诚,也带着悬念端起了茶杯。清幽的茶香先从鼻端,沁到咽喉,轻啜一口,实感清润、怡人。在这清幽的半山腰,有山、有水、有树、有鸟、有花。眼观着茶艺师那优雅的表演,这时才真正体会到那些借茶静心度春秋的高雅和淡定。茶从此在我心中,不再只是丰富味蕾的平淡之物。
对于蒙顶山历经千年淬练的禅茶文化,实地感受,其魅力不得不让我从内心钦佩,不管是否心怀茶香,改变了对茶的初衷却是事实,难道真的是茶香淡,情悠远?
在名山的茶园里,那些葱葱茏茏的绿令人动容。时值深秋,却随处可见茶花苞挂满枝头。远处,那望不到边的一梯梯茶树从这个山包绵延至那个山包,胜似一个个绿色的堡垒。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浓浓密密地伸展着,蔓延着,覆盖了山包、沟渠,以至于湖边、田园,我觉得自己也绿了。山青青,茶翠翠,清香的茶花点缀其间,那弯曲的虬枝,向四面伸展。心也随了那一行行茶树延伸开去,感觉那股清新的茶香气息开始在体内涌动,让人不觉有了惬意和舒适。
如果说名山的茶底蕴深厚,这里的红色文化也享誉全国。
1935年,名山县百丈关的一场战役,是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红四方面军217团所挖的战壕、交通壕、掩体工事等遗址促使脑海中闪现着那腥风血雨的场景。战役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众多,持续时间之长,战斗进行之艰难、之悲壮、之惨烈,是红军长征史上仅次于湘江血战的一场大战。名山区“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展示了这场战役的全部史实。也因这场战役而让名山积淀了厚重的红色文化。
蒙山以她别样的姿态,在我心中晕开了对她的执念,我识茶、了解茶,接纳了茶的魅力,与茶的缘分由此开始。“红”“绿”文化让这块人杰地灵圣地上的人儿心中飞扬着豪情,在振兴乡村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将走出一条更具特色的广阔之路。
个人简介
曹昌琼,女,四川省开江县人,《魅力开江》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