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雅行安
来源: | 作者:wyqkw2016 | 发布时间: 2019-03-12 | 292 次浏览 | 分享到:
心雅行安
文丨杜臣弘宇

《毛诗序》有云:“雅者,正也。”《尔雅》有曰:“安,定也。”如此看来,“雅安”二字确乎符合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初来雅安,是在今年8月份,参加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我们这一届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名字叫“骨四雅”。作为一个学界新人,临行前难免会有一丝紧张和惶恐,但这份不安却在踏足这片青山雅雨间烟消云散。再次来到雅安,已能感受到家的亲切,甚至在飞机上与人谈笑,说自己淋过“雅雨”、吃过“雅鱼”也见过最美的“雅女”。总觉得这个四川小城从容安定,不仅是因为这个温和、柔软的名字,也源于这片土地与之相对应的宽厚与包容。在这样一种气氛和环境的引导下,我能做的也只有顺势而为、从心所欲,不经意间才发现“雅安”二字的真正妙处——心雅行安。

雅安可以说是我的福地,是我学术思想和艺术理念走向全国的始发站。作为一名西北师范大学的青年讲师,可以在如此优秀的平台上展示自己,无疑是幸运的。初出茅庐的我,怀着一丝兴奋和不安,就这样踏上了征程。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学术和思想的中心在哪里?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不可避免的身处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发展和思想交换体系中,而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又不可避免的身处国家背景下的学术体制和思想图谱中。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地理学意义上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我的身份、关系、资源的定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决定着我的思维方式和话语策略。地理上的边地感,需要我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弥补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歧,而正是在这样一种“追逐”的过程中,更激励起我执着、热忱之心去突破这种“在地感”。雅安之行,不仅让我站在中国最顶端、最中心的位置上发声,更在众多学界前辈的鼓励和指引下坚定了自己的方向。风土人情的熏陶,学术思想的浸润,让我得到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温养,一句不虚此行,又如何能够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全国名刊名家四川行(名山站)”是由雅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雅安市名山区委、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四川省文艺期刊联合会主办,中共雅安市名山区委宣传部、雅安市名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现代艺术》杂志社承办的,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艺原创力,进一步提升名山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目标的一次重要活动。

众多学界前辈参会并结合自身知识与理念,对发展名山茶文化和蒙顶山茶深度开发,提出了许多宝贵而富有开创性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身的所思所想,我觉得对名山茶文化和蒙顶山茶的开掘,首先要找到定位与中心点。结合名山所特有的风土人情、巴蜀文化底蕴以及生活的具体性,找到一条独特的专属名山的方法和路径,在生产、交换的特定机制中,形成一种无意识精神,摆脱地理位置上的局限,建立一种从局部到全球的联系性观念,在更为深刻和广大的文化意义、精神价值的领域中独树一帜。

此外,我由衷地感谢《现代艺术》杂志社。《现代艺术》(月刊)是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现代艺术》杂志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文艺期刊。期刊以传承巴蜀文化传统,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为宗旨,形成了自身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具有开拓性、知识性、艺术性、指导性的特点。不仅有“聚焦”这样覆盖中国当下文艺领域重大决策或事件的立意高远的栏目,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地透过艺术活动而发掘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也有“百家”这样倡导“双百方针”的兼容并包的栏目。“锐评”“前沿”“人物”等栏目,则关注文艺界以及批评界的最新动态,将文化历史、独到见解、最新前沿等多点合而为一,不断推陈出新,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手艺”“影像”“印象”等栏目则包涵了文学、影视、美术、舞蹈、音乐等多个艺术门类,将传统艺术、匠人精神、浪漫主义等元素统统收纳,形成了多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思路。《现代艺术》期刊不仅要在四川省内做大做强,更要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形成自己独特的受众领域。随着期刊影响力与日俱增,其“野心”也开始显露。

雅安一行让我获益匪浅。不仅坚定了我为自己、为西部发声的信念,充实了我从“边地”走向“中心”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一种态度和一种姿态,我想无论是我自身的学术、《现代艺术》期刊的发展甚至是名山茶文化的推广都需要这种态度和姿态——心雅行安。



作者简介
杜臣弘宇,女,出1989年4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西北师范传媒学院讲师、青年电影评论家、《云上的日子》副主编 。
出版专著:《泛传播时代的镜像站点》(上海人民出版社)。荣获多项传媒影视类奖,在《电影艺术》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过多篇学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