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望境
来源: | 作者:wyqkw2016 | 发布时间: 2019-03-13 | 790 次浏览 | 分享到:
蒙顶望境
文丨苏晓晗

山水不必深,
意远境自别。
具此寥廓心,
匡庐在几席。
——题记:吴昌硕《耦园杂诗·山水间》

望山

历代文人骚客都喜欢在山水间流连,或高山流水,或暗香盈袖,用手中的笔、心中的爱谱一曲咏叹调。巍巍青山,涓涓细流,亭榭竹影,茶海庙宇……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蒙顶天下雅。蒙顶山色朦胧,如同几许宿墨点染,坚挺的枝干却愈发古崛质朴,这份对比似乎是一种特有的创想,给人很不一样的味道。蒙顶峰峦苍翠,尽裹清秀山川的妩媚与妖娆,让人于缥缈之中别开想象之洞天。

所谓烟云之下,必有福地。“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林泉高致·山水训》)。

“常处”“常乐”“常适”“常亲”,常者,自然而然,毋须矫饰也;常者,日近日亲,断无疏远者也;常者,平常平等,平静平抚也。一个人身在山水中,与“常”相悦,自有高境界出矣。

水境

有山多有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静水动,阴阳互生,这是古今中外崇尚的最佳审美和休闲境界。水的形态,似乎也决定了山的文化基因。
站在蒙顶远眺青衣江,宛如一条婉转缠绵的绿丝带。青衣江,总是给人更多的旖旎遐思,仿佛是舞台上的青衣,一汪秋水,唇启风华,一颦一笑都散发着雅女的柔软与温润。

水,是流动的,因为流动而灵动。智者乐水,乐的应该就是这份灵动吧。如同画家笔下的云水,用笔流畅飞动,和山石之笔墨形成尖锐的对比,使动者益动,静者益静。

东坡先生一句“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道出了水的特性,又说水“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这“随物赋形”四字更是点出了水的灵性。或许这就是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里所说的“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茶禅

听水咕噜声打破沉寂,闻茶香沁入心脾。蒙顶茶,历史悠久,声名远扬,赞蒙顶茶的名联佳句首推流传甚广的民谚:“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赞美蒙顶茶的华章佳句、巨著名篇,对蒙顶茶更是推崇备至。

在茶文化的发展中,蒙山禅茶文化独具特色。自佛教在中国兴起之后,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核心是“禅茶一味”的理念。所谓“禅茶一味”也就是指茶道精神与禅学相通相近。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求得美好的韵律和精神开释,这与禅的思想是一致的。禅是中国化的佛教,主张“顿悟”,即把事情都看淡一些,就是“大彻大悟”,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所以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

禅茶一味,在景、在物、在情、在境。

蒙顶望境,可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造化,可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禅意,更可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偷浮光山色,享人间余闲,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作者简介
苏晓晗,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同年任教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
201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2017年结业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高级研修班;
现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美术报》社,中国美术学院特聘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