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顶的风
来源: | 作者:wyqkw2016 | 发布时间: 2019-03-13 | 1424 次浏览 | 分享到:
蒙山顶的风
文丨雨凝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喜茶人皆知。

佳茗需得名水为伴,方有真韵真味。不知蜀西之地的蒙山茶和临近东海的江心冷泉之间发生了怎样的风云际会,才让一代代文人佳士将蒙山茶颂扬至今。

“雪山水作中泠味,蒙顶茶如正焙香”,诗人陆游没有江心泉水,亦没有蒙山顶上茶,只能在深情地想象中一近名茶名水的芳泽。如此一观,我辈岂不是要比放翁幸福万倍乎。

没有扬子江心的水,也需泡一盏蒙山顶上的茶。雾霾深重的北京,独居一室。缓缓捻开盏盖,瞬间便觉一屋云气蒸腾,香气盈室,心中立刻便明媚起来。万水千山涌现,树树红花勃发,拥有五柳先生“复得返自然”的喜悦和惬意。

久久闭锁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怎会有山水自然之乐;深深困顿于紧张焦虑的生活樊笼,如何有悠然自得之感。自然之乐,在名山;悠然自得,在蒙顶山。

信步辗转于蒙山五顶之间,或登高而望,青衣江澄然若镜环绕如带、邛崃峰连绵巍然景趣千般;或踟蹰徘徊,龙井泉清洌甘甜雷电相应、天盖寺庙宇森然法相庄严。

蒙山顶上,甘露大师手植灵茗仙根犹在,红带缠绕,更显生机勃勃、光彩灿然。静立树下,忽感有风吹过,不觉心思摇曳。斯风非来自高山、非来自江湖,而是起于灵茗的片片绿叶之间,已经吹拂了数千年。

这蒙山顶的风啊,是悠悠古风。甘露大师自岭表来,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茶树受日月精华,开枝散叶,自此中华大地开启了茶叶人工种植的恢弘画卷,为人类的饮食文化史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自汉代始,茶叶广为传播,惠泽四海苍生。蒙山茶更是绝无仅有之千年贡茶,从开元盛世延续到清朝末期,一直承载着贡茶的荣耀,一直享受着非凡的礼遇。“昔日皇家茶,今入百姓家”,到了近代,寻常百姓亦可一品蒙山茶,感受历史风华。如今,天盖寺前的茶艺表演,还能依稀看到传承久远的茶饮、茶祭、茶贡、茶养等传统的遗韵。

这蒙山顶的风啊,是醇厚文化风。“琴棋书画诗酒茶”,饮茶是文人必不可缺的一件乐事。蒙山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骚人墨客到此吟诗作赋,恣意讴歌,纵情咏唱。“茶中故旧是蒙山”“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等诗句、词章一直是人们口中传诵之经典。漫步天盖寺中,所见勒碑书家之墨迹真韵流芳,无不充溢着对蒙顶山、对蒙山茶的礼赞。而蒙山茶中所渗入的儒家“宁静致远”“仁义礼乐”之意境和礼节,佛家“禅茶一味”“苦静凡放”之思想和修养,道家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平静与和谐,更增添了其文化的厚重。可谓是一品蒙山茶,愈感甘甜醇厚。

这蒙山顶的风啊,是炫彩民族风。茶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是中国对世界的奉献。名山是南丝绸之路重镇,茶马古道之起点。宋神宗熙宁七年,名山始置茶马司,由名山启程的背夫马队翻越峭壁险山,将蒙山茶运往雪域高原、西北大漠,远出印度,走向西亚、欧洲,直至遍传世界。历经千载,踏出了一条辉煌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之路。目前,茶叶已是世界各国人民生活之中的一类生活必需品,每个角落都传扬着东方树叶的神奇故事,都讲述着“TEA”的美丽传说,此时此刻焉能不骄傲。

走过名山,品过蒙山茶,胸中丘壑也便有了一股绵长气息在长久激荡。那,是蒙山顶上吹来的风。


作者简介
余宁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辑。长期从事文艺新闻采访写作研究、文艺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
策划、采写、编辑的稿件文章曾荣获中宣部、全国记协、全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等部门颁发“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奖”等多种奖项。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发过《文艺工作者须做时代引领者》《磨灭不去的红色记忆》等评论和散文作品,
编辑出版了《文艺美文》等散文集、参与了中国新闻奖、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中央广播电台“记忆乡愁”征文等新闻、文学活动的评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