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
来源: | 作者:wyqkw2016 | 发布时间: 2019-03-13 | 451 次浏览 | 分享到:
慢生活
文丨孟小书

多年前,曾随父母来过四川两次,一次是去九寨沟,另一次是去成都。这次的名山行采风活动则是第三次。四川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口锅,里面蒸煮着花样百出的菜品,五味俱全,以辣为主,热腾腾的烟雾缭绕。另一个印象就是慢。这个慢指的是生活节奏,四处都开设了茶馆。儿时不懂,四川人为何如此热爱喝茶,经此一行,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

名山茶文化底蕴深厚并盛产茶叶,茶园之辽阔超出我的想象。在北京街头,也有大大小小的茶店,然而卖的却是各种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台湾奶茶。在北京,除非是去谈些重要的事情,很少会有人去茶店喝几杯功夫茶。工夫茶的工序很讲究,而讲究的事物必定是繁琐、复杂的,但繁琐的事物未必就讲究。这工夫茶,既需要工夫,也需要功夫。一系列的工序大概需要半个小时,人们坐着等着,聊天或是欣赏。半个小时后,方能品上一口热茶。“工夫”需要在水、火、冲三者中求之,水和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的要诀。《茶经》上写到:“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光是水就有如此之多的讲究,就更不要说茶和茶具了。经过重重的洗与泡,这喝茶就不再只是喝茶,而是在品一种文化。同时,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是形式主义存在的必要性。

在发展迅速,即将被人工智能席卷的大都市,人们已逐渐将“文化”弃而远之。一个城市的韵味也在逐渐消散。儿时的北京是有韵味儿的,是一股混杂着家长里短、小吃及小商贩们吆喝的胡同儿味儿。近些年,胡同儿少了,曾经以为可以屹立着一辈子的大招牌也全卸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速食”生活方式,以及碎片化及快餐式的传播信息。每天都生活在快节奏中,早已忘记了如何慢下来,更勿要谈某一文化。当自己深陷其中时,并不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妥,甚至还乐在其中。闲时写几个字,或是读几页书就以为是比别人“慢了些”,经雅安名山一行,才深感汗颜。对于一个略有点文化的人来说,生活的确不该如此。


作者简介
孟小书,1987年出生于北京。加拿大约克大学毕业。
《当代》杂志编辑。著有长篇小说《走钢丝的女孩》,小说集《满月》,发表小说四十余万字。荣获第六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