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描述
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时间是:YYYY年MM月DD日 H:mm:ss
首页
文刊联
四川省文艺期刊联合会
联合会会员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期刊方阵
市州刊物
名刊推荐
市州刊物
作品园林
作品精选
作品精选详情页
文艺评论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
文艺月报
文艺选刊
文艺百家
年度百家
2019年度百家推优工程
美术
戏剧
音乐
民间文艺
摄影
书法
舞蹈
曲艺
杂技
电影
电视
文艺评论
2018年度百家推优工程
美术
戏剧
音乐
民间文艺
摄影
书法
舞蹈
杂技
电影
电视
文艺评论
版画
油画
水彩
综合材料
书法
雕塑
作家
剪纸
摄影
漆艺
竹编
锦绣
主编风采
艺产联盟
得石舍
福宝斋
恒杰文化
庐缘画斋
泥上行
关于我们
大事记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首页
>>
期刊方阵
>>
作品精选
>>
茉莉之味
茉莉之味
来源:
|
作者:
wyqkw2016
|
发布时间:
2019-03-13
|
805
次浏览
|
分享到:
茉莉之味
文丨杨泥
早年间,重庆没有那么多老灶火锅,但星罗棋布的小茶馆还是货真价实的。坐茶馆绝不是遗老遗少的事,而是全体重庆人的事情。谁家里没有茶叶茶碗呢,但还是喜欢到茶馆去。就如我姨妈所说,要是没有人堆,不摆龙门阵,喝茶有什么意思。母亲爱喝茶,但她是个例外。她不进茶馆,原因是嫌茶馆里叶子烟味呛人,也嫌里面那些人没文化,当然她明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母亲爱喝花茶,那个年代,花茶的花仅限茉莉,没有玫瑰,也没有荷花,而且喝花茶十分奢侈。重庆人主要喝沱茶。把沱茶买回来后,首先放在锅里蒸软,再细细掰开、晾干,最后收回到茶叶筒里。母亲常亲自动手制作花茶,她将自己种的茉莉花花瓣摘下,放在窗台阴干,再与沱茶混合,密封入筒。说实话,这种味道很奇怪,所以每次当她烧水泡茶时,我都要远远跑开,手捂口鼻大喊大叫。
还记得以前家里有个茶筒,是母亲在解放碑的百货公司里买回来的,是当年母亲的珍爱之物。那时的茶筒是需要专门购买的,和现在不同:茶叶装在茶筒里,茶筒是送的。我仍记得穿着连衣裙的母亲在柜台前精挑细选的样子。在为数不多的茶筒中,她买下了一只长方型的绿色茶筒,上面印着“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字样。回家的路上,母亲牵着我的手,给我讲解这两句话的意思,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知晓蒙顶山,才知道如果去西藏,就会路过这个长满茶叶的地方。蒙顶山在喝茶人的脑海里,相当于一个江湖传说,因为几乎没有人真正喝过蒙山顶上的茶。
八十年代初,我在四川大学读书,班里有来自雅安的同学,因此我十分幸运地喝到了蒙山茶。是不是蒙山顶茶我不知道,但却是真真切切的新茶,班里几个年纪稍长的男生,喝完茶后干脆把茶叶也吃了。班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我也因此吃到了许多传说中的东西,比如阿坝牛肉干、新疆葡萄干,云南的玫瑰大头菜等。
从沱茶、茶沫到成都三花,从红茶、铁观音到普洱,从明前茶到雨前茶,这些年来我品过不少好茶。此番游历蒙山,在山上我喝到了新鲜的绿茶,漫步于茶道间,茉莉花茶的奇香扑面,勾起了我久远的记忆。见我驻足于茶柜前,二十多年未见的挚友子明妹妹为我购得甘露茉莉,接过茶叶时,我心里暖暖的,既为茶叶,更为贴心的子明。
作者简介
杨泥,
重庆人,编审、编辑的小说多次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及各类选刊奖。
著有长篇小说《激情月光》《舞蹈的幽灵》、中短篇小说《红羚》、随笔集《感谢生活》《少女纪事》等。曾获《人民文学》小说奖。
上一篇:
品蒙顶香茗 览名山茶......
下一篇:
蒙山 回望里的一杯......